探秘三毛:流浪在文字沙漠的独行侠
提及三毛,你的记忆或许仍停驻在《三毛流浪记》里那个仅余三根头发的小孩。而我笔下的三毛,却是一位4800米文学征途的孤独旅者,一位以笔为马,穿行于无垠文墨沙漠的女子。
我对文字的挚爱,源自于陆游《钗头凤》中千古遗恨的涟漪,源自于唐婉哀艳续写的情缘,更源自于这位奇女子,她让我懂得了文字的分量。
最初的邂逅是《撒哈拉的故事》,那本书让我对这位与文字共舞,横穿烈日荒漠的女子心生热爱。每当三毛未经披露的随笔集浮现市面,我的朋友们便会争先告知于我,我便放下一切,即刻追寻。尽管未能尽读,内心却早已被占有,随着对她的理解加深,否认心痛,不过是自欺欺人。
她在四十八岁那年,在医院的一角走向终结,关于她的离世,众说纷纭。许多人说她厌倦了尘世,选择自我了断,而我更愿意相信,她是带着一份从容,踏上了通往幸福的另一段旅程。
三毛幼年时的一段经历,令我印象深刻。那或许是她丈夫荷西离世后,文中染上阴霾的根源之一。
身为律师的父亲,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。在这中产家庭成长的她,自幼偏科严重,一次数学的零分,教师讽刺的笔触,深深烙印在她敏感的心扉上,种下了自卑、不安和对人性的恐惧,为她悲剧的人生埋下了前奏。
天才总是敏感脆弱,尤其是她,在阳光伴侣荷西离世后,那段看似平凡的日子,成为了她生命中最安稳的篇章,仿佛暂时摆脱了常人之外的轨迹。
三毛对我影响深远,她让我明白文字的力量不限学堂,更多时候,是一种陪伴,一种张学良囚禁岁月中,身后五百余封遗世信件的信念与激励。
她的人生,是自由的画卷,想做便做,不计得失,不顾瞻前顾后。这是一个不羁的灵魂,纵使缺金少银,困境重重,亦无法阻挡她前行的脚步。她选择健忘,困难面前誓言下次不再重蹈,然而一旦面临选择,仍旧义无反顾。
司马中原评价三毛,如云般的一生,其绚烂、光彩、变幻和飘渺,皆出于自然。三毛的生命亦然,她以云的姿态,随意舒展,无论是甜蜜抑或悲戚,她都不加矫饰,其字里行间,是无声的赞歌,心灵得以听见那天籁之音。被文明枷锁困住的人们,沉溺于繁杂俗世,而三毛的作品,犹如荒漠中盛放的花朵,她将生命高举于尘世之上,这需要明智的灵性和极大的勇气。
这一切,终归如此,“云一般的生命”,正是对她传奇一生的最美诠释。